物聯網 ( IoT ) 概念首次出現時,曾有大膽預測稱,到 2020 年,物聯網連接設備數量將達到 500 億甚至數萬億。這些極高的估值引發了炒作,但最終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導致該技術進入了幻滅期。
在本文中,我將深入探討這種差異背后的原因,特別關注在工業設備中采用物聯網所面臨的挑戰。我還探討了我們是否正在見證企業物聯網潛力的逐步實現。
雖然物聯網軟件開發的理論價值顯而易見,但將其優勢付諸實踐卻常常遭遇阻礙。最明顯的障礙之一是缺乏標準。在早期階段,人們對物聯網設備應如何通信和協作沒有達成共識。這種分裂阻礙了市場發展,并阻礙了大規模部署。
其他挑戰也阻礙了進展。對安全和隱私的持續擔憂帶來了重大問題。在沒有預見到潛在漏洞的情況下連接設備(從家用電器到關鍵基礎設施)會導致固件未更新最新安全補丁時出現安全漏洞——就像 2016 年 Mirai 僵尸網絡攻擊中發生的情況一樣。
另一個障礙是早期物聯網設備的復雜性。這些設備的設置和管理對于普通消費者和企業來說都很困難。這種可用性障礙阻礙了物聯網的廣泛采用。
最后,對于企業而言,商業模式的不確定性也導致其在采用物聯網時猶豫不決。許多公司都很難理解如何將物聯網數據貨幣化并從中獲取真正的價值。
然而,最大的障礙根植于組織文化和根深蒂固的習慣。幾十年來,運營技術 (OT) 和信息技術 (IT) 一直彼此孤立。OT 使用專門的控制系統處理正在運行的工業流程,而 IT 則管理辦公計算基礎設施、應用程序和數據。盡管為同一家公司工作,但這些團隊很少合作。這種脫節嚴重限制了數字化轉型的潛力。OT 數據仍然困在控制系統中,限制了運營的分析改進。IT 系統缺乏與工廠車間的實時集成。分裂的系統和思維模式扼殺了協作創新。
企業整合這些不同領域的努力往往以失敗告終,導致組織內部發生爭奪地盤的爭斗。這種僵局阻礙了許多企業的數字化優化。
總而言之,最初的炒作超過了支持全面物聯網革命所需的技術準備和必要基礎設施。然而,市場已經成熟,包括制造業、能源和其他行業的重點企業部署,這些部署具有明顯的價值。
如今,強大的力量推動著 IT 和 OT 的融合。隨著工業物聯網(IIoT) 或工業 4.0的興起,越來越多的 OT 設備(如傳感器和控制器)正在連接到 IP 網絡,從而實現前所未有的數據收集。但這需要集成的 OT/IT 系統才能充分釋放潛力。從邊緣到云的現代 (I)IOT 平臺以及OPC UA、MQTT 和 IO-LINK 等標準協議彌合了 OT 世界與連接到 IT 系統的 API 之間的差距。這促進了 OT 與 ERP、MES 和 EAM 等 IT 軟件的融合,從而改善了企業協調。
先進的分析和云計算能力也使得 OT 數據分析在維護、流程優化和效率提高方面具有商業可行性。
總而言之,雖然組織、文化和技術分歧阻礙了過去的整合工作,但目前許多障礙正在被消除。隨著連通性的提高、統一系統的互操作性激勵以及跨領域專業知識的增加,集成的 IT/OT 協作對于工業 4.0 的成功至關重要。
對于著眼于數字化轉型的高管來說,信息很明確:優先考慮集成的 OT/IT 策略。利用物聯網、云技術、API 和開放標準來彌合分歧。培育一致性而不是強制一致性。通過融合,工業 4.0 承諾的優化將成為可能。
IT 和 OT 之間的鴻溝正在逐漸縮小,集成系統即將出現。通過統一功能擁抱數字化未來。炒作可能已經消退,但對于致力于集成的企業來說,物聯網軟件開發應用的現實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